丹参种植技术
待解决1回答222点击
- 1楼上海市 移动访客
- 2024-10-25 10:27
丹参种植技术包括育苗、移栽、田间管理和采收加工四个阶段。
以下是详细介绍:
育苗:基地的育苗程序分为:选地、施基肥、整地、播种、灌溉、施肥、育苗管理、起苗这几步骤。育苗田应该选择离水源较近、地势平坦、排水良好、耕作层30厘米以上。土壤比较肥沃的微酸性或微碱性沙壤土。前茬种过小麦玉米等禾本科植物的地块,或选用休闲地。前茬种过花生、蔬菜以及根茎类药材的地块不能作为育苗田。播种时间一般确定在每年的六月底和七月初,在丹参种子收获后就要及时播种,播种量一般控制在每亩3到5公斤,加2到3倍细土混匀,均与的播撒在苗床上,用铁锨拍平,或用铁轨压实,使种子和土壤充分接触后,盖上麦草,以不漏土为宜,再浇透墒水,以使种子保持足够的发芽湿度。
移栽:丹参种子育好后就要准备移栽了,移栽时药农朋友们必须注意,苗子准备、施肥起垄,种苗移栽这几个环节。首先要做的是起苗,先用牙撅起苗,除去烂根,虫苗,病苗、弱苗和色泽异常等不合格的苗子,每100苗捆扎一把,捆扎不宜过紧,放入干净的箩筐或用透气好的袋子包装,存放时间不能超过24小时,以防烧苗。基地所用丹参种苗应符合天士力公司制定的《丹参种苗质量标准》,即芦头健壮、根鲜红色;根长10—20厘米,直径0.5厘米以上,无病斑,有少许须根、分根,主根明显。每亩施充分腐熟的农家肥15000到2000公斤,磷酸二铵10公斤,硫酸钾5公斤,做底肥。没有农家肥的每亩施磷酸二胺30公斤,硫酸钾复合肥25公斤,尿素5公斤,深翻30到35厘米,整地、耙平、起龙;起垄,垄宽120厘米,高25厘米,垄间距30厘米,大田周围应开排水沟,以利雨季排涝。种苗处理移栽前用强力生根粉1000倍溶液浸蘸种苗根部30分钟后移栽,每亩用量20克。蘸根后可显著提高种苗成活率,缓苗快,发根快,并可克服低温时高时低的障碍等。移栽时间秋栽时要特别注意防冻,上冻后既要停止移栽,防止冻伤种苗,造成来年缺苗。移栽方法采取直立条栽方式,在起好的120厘米宽垄面上沿垄横开沟,株距18—20厘米,行距25厘米,每垄上载五行。苗根过长的要剪掉下部,保留10厘米长的根部即可。移栽成功的关键是要掌握栽直,压实、盖严这三大技术要点,即将种苗尽量垂直立于开好的沟中,培土压实,盖严至微露新芽,每亩约载120000—15000株,栽后视土壤墒情浇适量定根水,切忌漫灌。
田间管理:要搞好丹参生产,田间管理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产品最终的质量,产量以及要药农的经济效益,完善丹参大田管理,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一般除草三次,四月幼苗约10厘米左右时,要对田间杂草进行一次拔出,然后六月上旬开花前后进行一次,八月下旬进行一次。平时做到有草就除,防止荒苗导致减产。春季丹参返青期,每亩追施尿素5—8公斤,6—7月花期前后,追施尿素5—10公斤,硫酸钾10—15公斤,以上施药方法均为撒施法,即结合降雨在雨前撒施至丹参地中。第三次追肥在8到9月间,对基地进行叶面喷肥,可使用磷酸二氢氨或大得禧叶面肥,每隔7天左右喷施一次,连续喷4—5次。和所有的根茎类药材一样,丹参耐旱怕涝,如有积水要及时排除,以防烂根,5到7月份是丹参生长的需水期,如遇干旱,要及时灌溉,但要切忌漫灌,有条件的地方最好采用自动喷灌的形式。丹参生长有两个需肥期,第一次出现在返青到花蕾开花这段时间,约60天左右,这时种子开始形成,需要大量物质营养供应。
采收加工:丹参生长次年即可采集药材。采收时间为12月中旬地上部枯萎或翌年春萌发前采挖。先将地上茎叶除去,在畦一端开一深沟使参根露出。顺畦向前挖出完整的根条,防止挖断。挖出后,剪去残茎。如需条丹参,可将直径0.8厘米以上的根条在母根处切下,顺条理齐,曝晒,不时翻动,七八成干时,扎成小把,再曝晒至干,装箱即成“条丹参”。如不分粗细。晒干去杂后装入麻袋则称统丹参。
以上就是丹参种植技术的详细内容。需要注意的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应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土壤状况进行适当的调整,并严格遵守相关的农业法规和技术标准。
支持 0
反对 0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