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联盟头条首页 频道列表

莒南团林:打造生态水网赋能乡村振兴

2025-03-19 13:502900

近日,莒南县团林镇沙沟河畔,麦田返青,碧波荡漾。鲁家沙沟村党支部书记鲁守波站在新建的拦河坝前,指着河岸两侧的百亩良田说道:“以前遇到旱年,村民得抢水浇地。如今有了拦河坝和深机井,大伙心里踏实得很!”这份“踏实”,是团林镇破解水资源困局的缩影。

2024年,该镇在沙沟河上建起拦河坝,蓄水量达2400立方米,配套电灌站和输水管道,使沿岸300亩耕地实现“旱能灌、涝能排”。与此同时,村东新增的两眼深机井,彻底解决了400余亩粮田的灌溉难题。“现在河里有水、田里有井,再旱的年景也不愁!”村民鲁绪看感慨。

团林镇的底气,源于对水利工程的系统性布局。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修建的6座小型水库经除险加固,总库容达200万立方米,成为农业用水的“压舱石”;16公里长的河道上,14道拦河坝层层蓄水,形成“细水长流”的灌溉网络;50眼新打机井与10处矿坑电灌站,更让丘陵地块告别“靠天吃饭”。团林镇水利站站长李相民算了一笔账:“仅鲍家水库现存60万立方米兴利水,就能保障下游5个村抗旱所需。”

在小刘沙沟村,昔日的废弃矿坑已变身“生态水池”,电灌站将深达20米的矿坑水引向周边400亩果园。“水质好,浇出的蜜桃甜度高,每亩增收超千元!”村负责人朱礼振介绍。目前,团林镇已开发利用5处矿坑水源,未来全部投用后可扩灌农田千余亩。水清岸绿的生态效益,正慢慢转化为乡村振兴的经济效益。

水生态治理,既要解近忧,更需谋长远。团林镇以“河长制”为抓手,构建起“镇村联动、全民参与”的治理体系。4名镇级河长、29名村级河长常态化巡查,2024年累计整治河湖“四乱”问题267处;环保、畜牧、执法等部门联合出击,对101处畜禽养殖污染问题“挂图作战”,实现动态清零。

“问题清单”管理是另一大亮点。通过网格化排查,全镇建立九大领域治理台账,实施“发现-整改-回头看”闭环机制。在2024年的“水生态攻坚行动”中,87处河道问题被逐一销号,116户养殖户安装粪污监控,9辆粪污收集车已全部安装GPS并接入县平台。

“护水之功,非一人能成。”在团林镇,爱水护水已成新风尚。各村“大喇叭”循环播放节水倡议,微信群定期推送治水动态,志愿者队伍每月开展“清河护岸”行动。埃沟一村村民李世霞边清理河道垃圾边说:“河道清干净了,到夏天蚊虫都少了,咱们自己住着也舒坦!”制度创新进一步激发了内生动力。该镇将水生态治理纳入“微网精治”工程,创新实施“生态微积分”制度,村民参与河道保洁就能获得积分,累积后可用来兑换生活用品。2024年累计发动群众1.1万人次,清理河道30余公里,全民共治的良好氛围已然成型。

从“求温饱”到“盼环保”,从“谋生计”到“护生态”,这片土地上的人们用行动证明: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不是非此即彼的选择题。当生态优势转化为乡村振兴的澎湃动能,绿水青山终将成为百姓的“幸福靠山”。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高台:牧光互补开辟绿色发展新领域
春耕时节,高台县骆驼城镇梧桐村农牧光小区的村民格外高兴,后院里刚刚并网发电的光伏板又为大家带来一笔稳定的收入。“光伏发电每天能收入100元,建设农牧光小区还是挺攒劲的。”梧桐村村民关峰对牧光养殖模式竖起

0评论2025-04-16235

青海祁连:“飞地借牧”实现生态增收双赢
在祁连山下有一群特殊的牛羊,它们会在每年10月从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祁连县的大草原去隔壁甘肃省张掖市民乐县的农田里“做客”,享受5个多月的“冬季假期”,再于次年3月份回到祁连山草原,这种特殊的放牧方式被称

0评论2025-04-07232

青海省农业农村厅全力打好农牧业稳产稳量攻坚战
3月18日,记者从青海省农业农村厅获悉,为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经济运行的决策部署,省农业农村厅于近日制定印发《全力打好农牧业稳产稳量攻坚战行动方案》,围绕粮食安全、畜牧业产能、冷水鱼产业发展及输出地

0评论2025-03-26258

为科尔沁大地建起“种子方舟”
“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2003年,大学刚毕业的甘肃汉子何智彪踏上了去往内蒙古通辽的旅程。从此,他和这里结下不解之缘。何智彪是内蒙古通辽市农牧业科学院中蒙药产业与动植物食品工程研究室

0评论2025-03-24264

和林格尔县:多领域协同奋进 奏响发展新乐章
在经济发展的浪潮中,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积极作为,多个领域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从产业转型升级的加速推进,到科创能力的不断提升,再到乡村振兴的坚实步伐,和林县正以崭新的姿态书写着发展新篇章。产业

0评论2025-03-17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