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51农牧生态网

微信扫一扫

小香菇撑开产业振兴“大金伞”

   2023-11-06 开封日报3470
导读

全媒体记者 焦宇炜 通讯员 李凤一爱菌农业香菇大棚中,女工熟练地将菌棒剥袋、码放在钢架上。全媒体记者焦宇炜摄11月1日上午,在万隆乡爱菌农业有限公司的香菇大棚里,几名女工正熟练地将刚运送来的菌棒剥袋、码放,

全媒体记者 焦宇炜 通讯员 李凤一

爱菌农业香菇大棚中,女工熟练地将菌棒剥袋、码放在钢架上。全媒体记者 焦宇炜 摄

11月1日上午,在万隆乡爱菌农业有限公司的香菇大棚里,几名女工正熟练地将刚运送来的菌棒剥袋、码放,钢架上,一根根菌棒整齐排列,淡淡的菌香扑面而来。预计4天至5天,这些菌棒将陆续撑起一把把漂亮的“花伞”,迎来第一轮收获季。 

“最近几天我每天在这里做剥袋工,上手快,工作量也不大,一天工作八个小时,能挣100多元。大棚离家近,还可以照顾家里老人和小孩。”家住小高庙村三组的杨芳一边熟练地剥袋,一边高兴地说。 

“香菇种植周期短,收益快,这批我们共上架10万根菌棒,预计总产量可达30万斤,可实现年收入180余万元。”大棚负责人渠长威说,“目前是菌棒上架阶段,11个大棚带动了8名妇女实现了家门口就业增收,后续还需要采菇工、分拣工、打包工,将带动更多附近村民就业。”万隆乡爱菌农业有限公司现有11个菌棚,1个分拣仓,占地8亩,该公司引进了烘干设备,主要以生产鲜菇和菌菇干为主。 

渠长威是土生土长的万隆乡小高庙村人,在接触香菇产业之前他一直和妻子孙艳梅在深圳创业打拼。近年来,家乡的产业越做越红火,夫妻二人便萌发了返乡创业的想法。夫妻二人通过去南阳考察、学习,看到了香菇种植的效益,便决心将香菇种植技术引入家乡。结合万隆乡的气候特点,渠长威引进了“9608”品种香菇,该品种耐寒,产量高,菇面光滑、菌盖厚实、口感绵软,深受广大消费者欢迎。 

香菇种植产业只是万隆乡发展特色种植的一个缩影。近年来,万隆乡充分发挥当地的生态、气候、区位等优势,不断优化种植结构,探索特色种植发展路径,按照“一村一品”工作思路,打造“多宝万隆”。通过“基地+农户”“家庭农场”等种植模式,培育壮大红薯、花生、胡萝卜、土豆、大蒜、蔬菜、食用菌等特色种植基地,让群众跟着组织走,产业跟着市场走,致富跟着能人走,使特色种植产业在乡村振兴大道上“一路生花”。2022年12月,万隆乡获评河南省“一村一品”示范村镇。


责任编辑:刘薇薇


 
(文/小编)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0相关评论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原创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51nmstw.com/news/show.php?itemid=67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1111@qq.com。